互联网对于金融风险,天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们对香港的兴趣只在于香港是一个自由市场,可以任由它们操控,就如其他人所说,好像提款机一样,随时可以提款。而且,他的讲话也不符合事实。
最近索罗斯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所谓的科学基础只不过是一些拙劣的构想 ……不受监管的金融市场天生就是不稳定的:它们造成的不是确保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一般均衡,而是金融危机。主要结论是: 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和国际收支逆差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充要条件。中国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不能通过资本项目自由化来解决,或通过它的所谓倒逼机制来解决。康德苏仅仅是宣示了一种信念,并未能证明任何东西。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策意向: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康德苏一直试图通过修改IMF章程,迫使发展中国家完全开放资本项目。批发业务、绑大户、利息收入,这是过去银行的三大件。
大数据、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使银行得到了重构。最后银行得到了当期利差收入,却可能损失本金,这是很大的风险。四、信息技术重构银行业态 银行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金融IT的属性。一般情况下好企业贷款利率肯定是低的,只有那些高风险的企业,才愿意支付高利息。
过去一年,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6家中资上市银行的负债成本普遍同比大幅上涨。这两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不发展零售业务,你将来没有饭吃。最后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的结果,是客户中的好企业越来越少,而高风险企业越来越多。IT的每次改革都会给银行带来变革。归根到底,银行的盈利要被互联网企业分出一部分,而这些仅仅是在市场份额的层面,这个份额层面的影响到今天为止也不算太大。
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2)加入WTO以后,中国要承接来自全球的需求,我们劳动力比较便宜,被称为世界工厂。(3)融资主体的行为和偏好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思维方式都在变化,也从风险管理、市场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对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什么叫新常态?我理解有四个方面: 1.经济从高增长向中高增长转变 增长速度由过去10%左右,降至目前7%左右。新常态就是以上四条,这四条整体上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要巨大转型。
目前,第三方支付每年增长在100%以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更深层的,更实质性的挑战应该是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冲击。
银行现在面临历史上一个转型的阶段,这意味着传统改变,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成本上升了,要保持逆差,必须提高贷款利率。银行做产品开发,都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保密,互联网金融却是和客户一起干,每天都在迭代创新。对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生死攸关的一点。中国老百姓把钱都存在银行,国家可以从银行把老百姓的巨额存款以较低成本投入到建设上,这个渠道就是信贷资金。从负债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必然会伴随银行活期存款的转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痛苦转型,干什么呢?发展零售客户,发展小企业,发展非利息收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历史上银行的每次发展实际都伴随着IT的发展。
什么叫逆向选择?比如说银行本身一定要找资产好的,风险低的。不发展批发业务,你眼前没有饭吃。
正常情况下,银行不应该脱离实体经济实现高增长。3.从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的动力要从资本驱动、出口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增长动力的切换。
市场化是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但是资本是追逐利润的。银行的苦恼就是经济的转型和分配。比如抢红包,对银行而言是非常深刻的挑战。市场化另外一面就是规范化。
在银行传统业务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招商银行选择最大的市场是财富管理,全社会的财富管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几乎是10%的平均增长率,与此同时信贷的平均增长率是22%。
因此被挖走的储蓄存款,银行再用高息,通过协议存款的形式再把钱买回来。这是新常态突出的表面现象。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金融的转型。这个结构包括各个方面:三大产业之间、重轻工业之间、中西部之间、分配结构之间……这种不平衡的结构绝不能支撑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增长。
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增速已经降到了12.5%,2015年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原因是支持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储蓄红利都在消失,再加上我们的土地、资源都不堪重负,所以经济放缓是必然的。(完) (本文根据马蔚华博士在中欧2016贺岁杯校友高尔夫邀请赛高峰经济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进入专题: 银行 。同时,贷款利率趋于下降,因为好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融资,有效需求减少了,即使它们再找银行贷款,也会也求银行降低利率。
银行储蓄存款是管制利率,但是同业存款、协议存款利率是市场化的。目前GDP是一个量的改变,我们更要重视它质的改变,技术含量、竞争力的提高,所以转型是必然的。
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实际上,12.5%的增速已经比前10年的平均数减少了7%。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逆向选择。中国政府前一轮救市考虑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本质上就是不能引发社会风险。